
由气科院组织的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第三届联合协调委员会(JCC)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项目中方第一执行负责人
张文建副局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JICA项目对于中日两国的防灾减灾,以及在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自2005年12月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中日双方专家以及第一线管理与技术专家,克服了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种困难,使观测网的各项建设工作得到了积极稳步的推进。他表示,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为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张文建副局长对中日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感到振奋,希望:1、JICA项目能够长期纳入中国气象局业务观测系统,并与中国气象局业务衔接,使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希望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能够参与,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2、合作过程中,中日双方科学家应互相学习,特别是中方专家要向日方专家学习新技术的应用,在观测研究的基础上早日出成果;3、希望预测减灾司、科技发展司组织利用好JICA项目观测资料,开展更广泛的研究,这种先导性的研究模式将对推动中日双方的业务工作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日本JICA中国事务所副所长松本高次郎在讲话中指出,JICA中日合作项目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广袤的覆盖范围内开展如此成功的实施,得益于项目开始前中日双方就已经开始的紧密合作网络。他在讲话中,对中国气象局和相关部门对项目和日方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姜小平处长和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喻纪新在会上发言,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日双方加强气象科技合作。
开幕式后,会议进行专题报告,由日本东京大学小
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于2005年经双方批准签署合作协议并实施,在长达三年的项目筹备过程中,张人禾研究员和徐祥德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与日方专家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并以中日高原科学试验长达十多年成功合作为契机,进一步联合设计了高原及东部周边地区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目前项目第一阶段工程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西藏、云南、四川、广西 、贵州、重庆等地布设了24台GPS水汽观测站,并成功实施准业务运行;在西藏无人区建立了7个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在西藏的改则和林芝,云南大理,四川温江建立了4套铁塔边界层观测系统,在云南大理洱海和大理分别安装了1套水面气象观测系统风廓线仪观测系统。中日JICA项目建立的气象综合观测网,填补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其东部大气三维“立体”探测信息及长期监测综合气象数据的空白,推进了高原及周边“天气系统上游强信号区”综合观测数据有效应用,以及数值预报模式新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力地推进大气科学领域中高原天气研究的发展,同时使中日合作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气象灾害预警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院办公室 孙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