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验收工作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主持,验收专家有郑国光研究员、张人禾研究员、李慧副司长、李泽椿院士、陈运泰院士、丑纪范院士、巢纪平院士、黄荣辉院士、符淙斌院士、丁一汇院士、穆穆院士、吕达仁院士、
两天的会议里,各课题负责人对5年来课题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演示,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验收专家组对照课题任务书,认真评议了每个课题的完成情况。一致认为各课题围绕我国南方致洪暴雨机理及预测理论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也在预报业务中得到运用,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项目的研究工作和中国气象局业务观测和预报系统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了业务部门参与研究和在业务预报中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的积极性,提升了中国灾害天气的监测与预报水平。5年里,项目7个课题培养了一大批暴雨监测、预报和研究的科研和业务专业人才。
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在充分肯定了各课题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工作量大,技术复杂,课题组人员少,时间紧,为圆满完成任务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取得了野外试验的成功。他强调指出,当前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气象观测设备和已经取得的资料,深入研究中尺度暴雨的科学问题,为业务预报提供支撑。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科研工作及气象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正在组织专家编写四大科学研究计划并已经征集了部分专家的建言,还将继续征求更多专家的良策,目的是要提高气象科技对气象业务的支撑能力,提升气象业务服务的科技内涵和强化科研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预报准确率。中国气象局坚定信心推进科学数据共享机制,近几年已经帮助有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建设了数据共享平台,使科学家能获取气象资料,希望科学家能够充分运用气象观测数据,解决气象业务中的科技问题,解决制约提高预报准确率的科技问题。提高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的参与,而这些科技人才不仅依靠气象部门本身,还要依靠有关单位的气象科学家。中国气象局希望各位专家更加关心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希望专家们继续对中国气象局的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献计献策,并将认真采纳专家的意见。郑国光局长表示要做好专家的后勤部长,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 (院科技处 王德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