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8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云顶国际登录官网手机版
首页新闻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及千年气候变化研究”2009年度学术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2009年11月25-26日,由yd12300云顶线路牵头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及千年气候变化研究”2009年度学术工作会议在西安成功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周秀骥院士主持会议,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禹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周天军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赵平研究员分别主持专题学术报告。项目01-04课题的全体人员及课题组研究生、院科技管理处、项目管理办公室共40多人参加了学术交流。本次会议由yd12300云顶线路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主办。

项目首席科学家周秀骥院士主持会议并讲话


    项目首席科学家周秀骥院上在会议开幕式指出,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可能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愈来愈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自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与联合国环境总署(UNEP)联合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已组织世界近千名科学家先后组织编写了四次全球气候变化、对策的科学评估报告。特别是2007年IPCC编写的第四次气候变化科学报告再次肯定,20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76℃,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近20厘米,并且预估21世纪全球还将继续升温1.8-4.0℃。这一结论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气候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非线性、非平稳而随机的过程,IPCC报告面临着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于2007年6月正式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对气候变化的成因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科学预估给予高度重视。项目的立项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本着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全面开展中国地区树轮及千年气候变化研究。我们的研究是追求科学事实,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深入对气候变化规律与机制的科学认识,提出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更为科学的预估依据,为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对策提供更为可信的科学依据。希望项目各课题、各研究人员潜心研究,力争通过大家的努力,完成国家赋予的重任。  


    本次学术交流紧扣项目目标,加强课题之间有机衔接和课题内部的协调,明确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计划和目标,会议共组织了17个学术成果报告参加交流。通过交流可以看出,项目自2009年1月批准立项以来,四个课题围绕中国千年气候变化的树轮记录、中国千年气候变化的非平稳动态模型与预测研究、中国近千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和中国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与机理研究四个主攻方向开展研究,在构建中国典型气候区域近千年树轮时间序列,重建中国典型气候区域千年气候变化序列,在综合利用树轮气候资料,现代气象站网观测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诊断研究,在开展中国区域千年气候变化数值模拟试验、树轮气候资料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
    本次会议更加注重鼓励年青科技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对加强各课题之间研究工作有机衔接和项目内部研究成果优势互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
    总结会上,周秀骥院士肯定了四个课题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果和形成的分析结果,产出的论文等。同时明确了下一年度各课题研究目标和重点研究任务。周院士还强调,各课题之间、课题内部专家之间还要进一步密切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集成,在项目内部实施成果和资料共享及充分发挥项目资料的最大效益。与会人员围绕课题任务完成中存在的问题,各课题研究尚需继续加强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形成共识。最后,周秀骥院士感谢各课题负责人、全体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一年来对项目所做出的贡献,并对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对本次会议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院科技处、院气候所、项目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