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月18-19日,yd12300云顶线路及各专业所2009年度学术年会在甘肃兰州成功召开。此次年会是由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主办,yd12300云顶线路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共同承办。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李慧、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志强、yd12300云顶线路院长张人禾、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出席年会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所长李耀辉主持。我院院属各所、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技管理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有关科研、管理人员近2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李慧副司长在讲话中强调,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同时也是统筹规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一院八所”作为国家级专业研究所应当积极探索,发挥好辐射和带头作用。与以往年会不同,这次年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业务发展需求对科技研发工作的引领;二是突出了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定位和作用;三是增加了开放性,邀请了包括省级科研所、相关高等院校、行业科研单位等在内的专家共同参与;四是要强化品牌意识,把“一院八所”学术年会办成全国气象科技成果交流、转化的平台,办成气象行业具有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高水平成果展示平台。
张人禾院长在讲话中指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yd12300云顶线路及各专业所学术年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院八所”是中国气象事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在气象业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术交流不仅增加相关院所之间的互补性,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科研与业务的结合。本次学术年会要通过交流提升水平,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切切实实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一院八所”学术年会应最终成为中国气象学术会议的品牌,成为促进中国气象科研和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志强在讲话中强调,气象法规、标准工作要更好地围绕气象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业务化工作开展,希望通过与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将气象标准工作推向深入,使论文、专利、技术尽快向标准转化,通过标准研究促进科研业务的共同发展。
随后,张人禾院长、中科院寒旱所吕世华研究员分别以“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季风的影响”、“黄河源区气候生态水资源变化的初步研究”为题作了大会特邀报告。针对气象业务对气象科研的需求,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曲晓波研究员作了题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及其科技支撑”的大会特邀报告。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一院八所”围绕各自的优势专业领域对国内外最新的科研进展进行了回顾和综述,报告了近年来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其他与会专家和代表也围绕气象探测装备和观测方法、观测资料综合应用、数值模式、灾害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和农业气象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进行了报告交流。我院各所、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同志也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全面地介绍了我院各研究单位过去一年来的科研工作进展。
本次会议得到了全国气象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会议共收到论文200多篇,有160篇被遴选进入会议论文集。其中,会议特邀报告3篇、大会报告25篇、分会报告44篇、墙报31篇。来自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政策法规司、yd12300云顶线路及8个专业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报社、部分省局、省所和省级业务单位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38个单位的17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闭幕式由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张强主持,李慧副司长宣读了本次学术年会的6篇优秀报告获奖名单。我院大气探测研究所的杨俊副研究员的“几种地基云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获大会优秀报告奖。
张人禾院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对这次会议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从学科覆盖的广泛、参会代表的多元、会议规模的扩大、学术与业务结合的紧密以及优秀报告的评选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张院长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把“一院八所”学术年会办成全国气象科技成果交流、转化的平台,大力推进科研与业务的结合。最后,张院长代表参会各单位和与会代表对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及甘肃省气象局周密的会务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邀请各位科研人员2010年度“一院八所”学术年会相约四川。
(院科技处邓海滨、石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