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8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云顶国际登录官网手机版
首页新闻区
> 第五次“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之间大气物质和能量输送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中美双边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早在2005年中美双方科学家就认识到青藏高原在全球和区域天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之间大气物质和能量输送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中美双边学术研讨会;此后,于200620072008年分别在洛杉矶、成都和洛杉矶召开了3次研讨会。2010913-14日,第五次“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之间大气物质和能量输送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中美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美国工程院院士K. N. Liou教授和美国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Dickinson教授等组成的美方代表团;中方周秀骥院士、吕达仁院士和徐祥德院士及有关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中美双边会议。此次会议有国内yd12300云顶线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等6家单位30余名科学家及研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会议开幕式由周秀骥院士主持。yd12300云顶线路翟盘茂副院长代表yd12300云顶线路以及张人禾院长欢迎双方科学家的到来,并强调此次会议时机非常适合,正赶上“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即将实施,希望通过中美双方科学家的合作,在青藏高原相关研究方面取得更加丰硕成果。美方K. N. Liou院士回顾了双方的合作,也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合作。

研讨会上,美方K. N. Liou院士介绍了区域气候模式中气溶胶、雪盖的作用,Dickinson院士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中方徐祥德院士做了题为“青藏高原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学术报告,翟盘茂研究员介绍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设计框架”,陈洪滨研究员介绍了中科院大气所在高原上开展的有关实验及结果;接着双方科学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专题学术交流:1)高原动力、热力作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2)高原与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3)高原臭氧低谷成因;4)沙尘、气溶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5)高原上空对流层―平流层交换季节变化;6)复杂地形辐射计算以及高原地区数值模式研发与应用。与会代表围绕上述专题也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周秀骥院士在最后的全体讨论会上强调了高原对亚洲以及对全球天气气候的重要影响,希望针对青藏高原大气―物理―化学之间相互作用,中美双方加强关键技术的合作,在科学上取得新的成果。吕达仁院士介绍了中科院大气所近年来在高原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他希望借“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及中美双边合作这次契机,加强中科院和中国气象局合作,并积极推进中美双方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研究中难题的合作。徐祥德院士强调了中美双方优势互补,开展高原复杂大地形背景下的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融合及综合再分析技术。K. N. Liou院士强调,中美双方在高原影响及“对流层―平流层相互作用”方面已经有30年的合作交流,结合第三次青藏高原试验,在卫星资料分析、辐射遥感传输模式研发方面有着更加广泛的合作前景。陈洪滨所长也表示将加强中科院大气所、yd12300云顶线路与美方的高原研究合作,同时建议在高原试验中增加飞机等方面的观测设计。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反映了目前围绕“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之间大气物质和能量输送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最新成果。下一步将围绕“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双方进一步加强更加深入的合作研究。其中包括:1)高原地区卫星资料开发利用及其与地面观测资料融合与再分析技术;2)复杂地形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的建立与高原复杂地形数值模式的研究;3)对流层-平流层物质与能量的输送和交换。

“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物质和能量气候影响” 中美双边科学研讨会

 

中美双边科学研讨会学术报告现场

 中美双边科学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