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8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云顶国际登录官网手机版
首页新闻区
> yd12300云顶线路及各专业所2010年度学术年会在四川峨眉顺利召开

2011222,yd12300云顶线路及各专业所2010年度学术年会在四川峨眉山市隆重举行。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四川省政府赵学谦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毕宝贵司长、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司长、四川省气象局彭广局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yd12300云顶线路张小曳副院长主持。

 

中国气象局预报司毕宝贵司长从预报业务对科研需求角度指出了预报与信息网络离不开科技支撑,数值预报更是如此;本次会议是落实气象局党组会议精神、转变气象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局业务职能司将积极参与,将科研与业务更好地结合,将需求与反馈更好地结合、形成互动;在推广科技成果后续转化方面,积极配合局科技司做好各项工作。

局科技司罗云峰司长在讲话中介绍了“一院八所年会”召开的目的、特点和定位。他说,“一院八所”学术年会近两年来重点在突出业务服务需求对科技研发工作的引领、彰显“一院八所”的国家级定位、增强开放性、强化品牌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次年会邀请了有关业务职能司和国家级业务中心的领导和专家作报告,提出业务服务对科研开发的需求,使“一院八所”的研究工作明确目标。“一院八所”是中国气象局科技创新体系的国家队,在气象科技创体系中起着核心和领军作用,应找准本所在该领域中的位置,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实力和话语权,为本领域全国的业务服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联合国家级业务单位、省级科研业务单位、相关高等院校、行业科研单位等在内的科研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共享,成为全国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流平台。“一院八所”学术年会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气象行业具有影响力、不可或缺的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此外,罗司长还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术年会交流,增强年会的活力和凝聚力,推动年会朝着更高的学术水平发展。他真诚地希望各位与会领导和专家对如何进一步办好“一院八所”年会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希望年会今后能够继续得到气象行业所有科研、业务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会上,宇如聪副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四川省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支持和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承办单位为办会而付出的努力。宇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了气象事业基本特征、科学问题和核心需求瓶颈;强调了“一院八所”的作用,对学术年会的举办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强调,气象事业发展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只有强化科技支撑,才能从气象大国变成气象强国;只有预报准确,才能让人民群众和政府满意。宇如聪副局长肯定了八年来“一院八所”学术年会的组织形式和报告内容。他指出,“一院八所”是气象行业发展的加油站,是气象事业创新的加油站,是气象部门成果的展示平台。“一院八所”要掌握气象事业发展核心需求,解决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努力探索气象理论规律;要着眼于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并认真思考如何将现有的科研基础能力建设统筹规划、继续完善;要着眼长远发展和科研前瞻性,抓住科学前沿问题;要着眼打造气象人才成长基地,带动地方气象科技发展。此外,“一院八所”要带动科技创新发展,对外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人才,消化吸收新技术。对内,积极与高校等单位开展合作。宇局长最后还对年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一院八所”年会切实成为气象科技品牌,成为了解业务需求的平台、连接科研和业务的桥梁、带动人才成长的阶梯。

 

出席会议的领导及专家还有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李慧副司长、刘实司长助理,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崔彩霞司长助理、综合观测司陈忠明副司长,北京市气象局谢璞局长、四川省气象局马力副局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孙照渤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敬枫蓉副书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王劲松副主任、国家气候中心张祖强副主任、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曹晓钟副主任等。气科院各研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专家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交流。

本届年会由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预报与网络司和综合观测司共同组织,由yd12300云顶线路、四川省气象局和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联合承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时间里,围绕着天气预报技术与高原气象研究、气候及气候变化影响分析、农业气象、综合气象观测等领域,共有来自“一院八所”、国家级业务单位、省级科研业务单位、相关高等院校、行业科研单位等50多家单位约210人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投稿239篇,其中158篇遴选进入会议论文集。会议特邀报告10篇,大会报告12篇,分会场报告55篇,墙报交流67篇。大会还评选出了陈明轩等6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报告为优秀学术报告。本届学术年会于223圆满落下帷幕。

                                                      

                            (院科技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