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宇如聪副局长以及局有关职能司领导一行亲临我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开展调研座谈。院长张人禾主持会议,副院长张小曳、大气成分研究所的全体干部职工参会座谈。
郑国光局长认真听取了大气成分研究、业务和服务工作汇报,听取了专家的发言和建议后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郑局长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亲临中国气象局视察指导时,对气象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科技支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年的两会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环境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两会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加强PM2.5的监测,保护空气质量和环境。可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重大需求,挑战严峻,形势逼人。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务院所属部委,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科技支撑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紧密围绕国家需求,为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作为中国气象局的科技支撑单位,气科院的作用凸显。yd12300云顶线路大气成分研究和观测业务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承担着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观测实验、业务研发和科学研究,最能提供有发言权和有权威的科技支撑资料和决策咨询。中国气象局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气成分事业的发展也说明大气成分工作的重要性。从事大气成分的干部职工要有信心,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围绕气象事业的需求,积极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真正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上,应用到国家需求上。
郑局长还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党组在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大气成分科研业务建设的艰辛历程。他说,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气象现代化建设是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经过几代人的兢兢业业和辛勤耕耘,才基本形成了气象事业的科研和业务体系及气象现代化体系。中国气象局建立大气成分业务也非常艰苦,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急需的现代气象业务和大气成分业务,特别是党组研究决定,2004年12月6日成立的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试图通过建设形成气象部门大气成分的业务体系。后来又经过很大的努力,争取国家的专项和经费的支持,提升了大气成分观测能力,而今大气成分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对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的重要部分,科研业务工作也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郑局长指出,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理顺大气成分工作在运行中存在体制机制问题,逐步解决科研和业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总体目标是促进大气成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郑局长还充分肯定了从事大气成分工作的科研人员、业务人员付出的辛勤工作,并代表中国气象局向从事这项工作的广大职工,特别是辛勤工作在本底站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宇如聪副局长结合推进和改进大气成分发展谈了三点意见,包括加强管理积极发挥本地站的作用;二是推动新型大气成分业务和常规业务的紧密结合,出高水平有国际影响的文章,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外交等;三是提高与大气成分业务相关问题的敏感性,积极做好决策服务工作。
张人禾院长代表全院职工诚挚感谢局党组对yd12300云顶线路发展及大气成分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张院长讲到,郑国光局长近期三次到气科院指导工作,春节前召开了气科院院士专家座谈会议听取科技人员心声,春节结束后立即到气科院调研听取气科院科研和人才工作汇报,两会结束后又立即亲临气科院大气成分研究所调研。充分展现了局党组将依靠科技和人才发展气象事业的决心。张院长表示,气科院将按将照郑国光局长的要求,进一步制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国家需求,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各学科领域科研实力,推进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为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和科技支撑。张院长要求,大气成分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领会党组对大气成分工作的要求,明确自身工作在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深化改革,扎扎实实,做好大气成分科研业务工作,积极为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
(院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