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要求,中国气象局对科研院所每四年进行一次评估。为迎接这四年一次的评估工作,气科院全院上下高度重视,院各职能处和院属各单位积极准备,组织撰写各项评估材料,于2012年4月28日迎来了气科院2008-2011年评估会议。
4月28日早晨,评估会议于局科技大楼一层多功能厅拉开帷幕,评估专家组由来自中国气象局、中科院大气所的丁一汇、丑纪范、李泽椿、许建民、吕达仁、石广玉六位院士,还有基金委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研究员、科技部唐玉立处长、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端义宏研究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正研高工和局气象探测中心主任王晓云正研高工组成。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罗云峰司长、人事司胡鹏司长出席会议,气科院张人禾院长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陈联寿院士、徐祥德院士、处级以上干部和副研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王迎春副司长主持。
会议首先由罗云峰司长讲话指出,对气科院的评估是中国气象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今年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加快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创新是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气象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在气象科研开发体系中,科研院所是创新体系的主力军,而气科院在科研院所中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四年来,气科院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的重要指示,紧密围绕提高“四个能力”,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对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支撑的能力,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气象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针对此次评估罗云峰司长也谈了几点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气科院的地位。气科院的发展眼光不能仅仅瞄准国内,更多的要面向国际气象科技前沿;不仅仅是开展面向业务需求的前瞻性研究,还要面向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要充分发挥气科院的作用。要促进气科院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具有的优势业务资源和环境,发挥对我国气象科技的引领作用,凝聚部门内外的科技力量,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再次强调此次评估的重要意义。评估是促进气科院更好更快发展的措施和手段,通过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努力推进气科院的深化改革和跨越发展,开创我国气象科学的新局面。
局人事司司长胡鹏也就气科院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评估考核做了重要讲话,并宣读了此次考核的程序和要点。
接下来,由气科院院长张人禾做2008-2011年气科院工作汇报,汇报分概况、主要成就、科研对业务的贡献、人才工作、党群和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今后工作重点和未来展望共八个部分,全面详实并重点突出地展示了四年来气科院在优势学科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为气象业务提供科技支撑,以及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张人禾院长在报告中讲到,2008年以来,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气科院紧密围绕提高“四个能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科研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为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全院职工四年的努力,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一大批新成果,“十一五”立项的国家973项目、支撑项目、基金重大项目、基金创新群体取得显著进展,发表SCI学术论文数量历年创新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持续增强,包括国家973项目等又一大批“十二五”国家级项目获准立项,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经费逐年取得新的增长,在国内外大气科学界的学术影响进一步增强,连续获准WMO国际研究计划的立项。加入国家级团队参与重大应急保障预报服务,积极主动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努力做好深度决策气象服务,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并获得各方好评。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人影业务、雷电业务和大气成分观测、标校和数据质控业务进展良好,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了向气象业务的转化应用。科技基础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科研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采取引进领军人才、重点培养青年人才、强化激励和考评结合等方式,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千人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新的进展,获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发起了多项国际研究计划。
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院所管理体制,修订和完善了科研、财务、人事、行政以及研究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了鼓励科研与业务结合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现代科研院所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规范行为,保证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牢基础,注重实效,与事业发展相辉映。
汇报结束后张人禾院长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之后,气科院重点研究领域六个学术带头人张小曳研究员、刘黎平研究员、张义军研究员、武炳义研究员、郭学良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大气气溶胶-区域大气污染及其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研究》、《暴雨中尺度结构雷达定量遥感反演技术的发展及其业务应用》、《大气雷电及其防护技术及应用研究》、《多圈层相互作用对东亚气候的影响研究》、《云雾物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评估》,报告全面汇报了各自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率领团队的科技创新成绩,并回答了专家组的提问。
汇报结束后,处级以上干部和副研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院领导班子进行了测评。
当天下午,评估专家组与气科院专家进行了个别谈话。谈话结束后,专家组成员在张人禾院长和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陪同下,先后参观考察了气科院一层展厅、大气化学重点实验室、雷电物理防护工程实验室、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了气科院本年度和近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听取了各实验室工作汇报,仔细观看了实验室仪器设备,检查了实验室规章制度。
评估专家通过一天的评估,深入了解了气科院2008-2011年的工作,充分肯定了气科院四年来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气科院评估报告,认为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真实详细地反映了气科院四年来取得的成绩。四年来,气科院全体职工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精神,不畏困难,奋力拼搏,瞄准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和国际大气科学前沿,攻坚克难,勇闯公益类科研单位创新发展的道路。学术上取得了欣喜的突破,为气象业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坚实的科研工作为基础为重大气象服务保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决策支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分析结果。展望未来,气科院面临机遇和挑战,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全体职工必将团结一致,再接再厉,争取在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谱写出全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