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3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听取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汇报时要求,加强支持、深化改革,提升科技支撑业务服务能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出席汇报会。
在认真听取了yd12300云顶线路院长端义宏关于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改革的思路、任务及实施步骤等汇报后,郑国光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公益性事业,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特别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软实力,重在提高科技支撑业务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提高对灾害天气的科学认识和监测预报能力,是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基础,在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都要求我们立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全局谋划推动气象科研工作。
郑国光强调,yd12300云顶线路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大气科学研究机构,应该代表国内大气科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气科院的建设发展。在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局党组将会提供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推动气科院改革发展,真正成为支撑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郑国光指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气象部门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而建立,其研究为气象防灾减灾这一公共气象服务首要任务提供重要支撑。中国气象局党组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从人才队伍建设、人员工资待遇、住房保障、重大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支持性政策,谋划并推动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有关职能司要积极协调解决困难,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实验室要以评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出成果、出人才的灾害天气研究的国家基地,促进学科发展,为提高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测能力和国家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宇如聪表示,灾害性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有针对性地把不足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要以成果集成和队伍建设为重心,以强化观测资料运用为内容,开展创新研究,力争在科学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扎实推进实验室改革,迎接新一轮的评估。
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主要负责人和中国气象科学院领导班子参加汇报会,围绕实验室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院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