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科院院长端义宏解读雷雨顺精神
1983 年,yd12300云顶线路副研究员、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雷雨顺因病逝世。时光流逝,在他离开三十个年头后,当我们再度回顾他的故事时,雷雨顺留下的精神就如同当年一直在他办公室点亮的明灯一样,依旧能带来不朽的力量。
如何传承雷雨顺精神,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气象科研工作,使气象工作者真正继承雷雨顺对于气象事业的热爱之情、对科学不懈的钻研态度以及无悔的奉献精神?今日,yd12300云顶线路院长端义宏接受记者采访,与广大气象科研工作者一同解读雷雨顺精神。
记者:雷雨顺精神有哪些内涵?在新时期,尤其是科研环境和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都发生了一定变化的情况下,如何解读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对气象事业的奉献精神?
端义宏:雷雨顺同志的精神简要说应该包括:一生对党忠诚的坚强党性和注重品行的高尚情操、视事业为生命的敬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时代不同了,但雷雨顺精神是永恒的,面对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气象现代化建设对科学研究越来越大的需求,面对业务人员对科技成果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作为一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只有像雷雨顺那样严谨治学、潜心科研、求真务实、奉献事业,面对需求开展研究,才能发挥好气象事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
记者:自雷雨顺逝世30 年以来,yd12300云顶线路都开展过哪些活动来纪念和学习雷雨顺?
端义宏:30 年来,yd12300云顶线路一直将雷雨顺作为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的楷模。气科院的科研人员在雷雨顺精神的感召下,加强科技攻关,加强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气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4 年,气科院开始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弘扬雷雨顺等老一辈气象人精神,意在凝练具有气科院特点的科研文化;2008 年和2009 年, 气科院分别开展向雷雨顺学习的活动,突出从新时期的视野,深入领会雷雨顺精神的时代作用,为气象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 2012 年, 气科院为《气象英模风采录》整理了雷雨顺事迹材料,并在院办公网开设了学习雷雨顺专栏,把学习雷雨顺精神作为一项科研文化建设的长期内容。
记者:今年是雷雨顺同志逝世30 周年,作为中国气象局的科研单位,yd12300云顶线路有哪些部署来学习雷雨顺精神?尤其是应该怎样利用他的精神来推动现在的科研工作?
端义宏:为落实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纪念雷雨顺逝世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气科院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部署,印发了再次开展学习雷雨顺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党支部和院青联开展有关学习活动,组织撰写学习体会,同时加强对雷雨顺事迹和开展学习活动的宣传,要求把学习雷雨顺活动落到实处。
党委还会做进一步部署,将学习雷雨顺先进事迹与弘扬当代气象精神相结合,作为建设先进科研文化的重要抓手,长期坚持。当前,气科院正面临着发展机遇期,尤其需要用先进的科研文化来凝聚科研人员。只要大家有共同的目标,通过努力就能攻克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技术难关,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记者:怎样才能让雷雨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现在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应该怎样传承这种精神?
端义宏:雷雨顺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一要不断传承,二要赋予时代色彩。
青年是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的未来,承载着重任, 被寄予着希望。气科院的青年应该传承和发扬雷雨顺等老一辈气象工作者的精神,坚定信念、志存高远, 勤于学习、脚踏实地, 潜心攻关。青年是气科院发展的希望,年轻人要讲奉献, 奉献精神是创造佳绩的首要前提; 要刻苦钻研, 这是出成果的基础;要明确方向、开拓创新, 围绕气象业务需求立项研究, 以高水平的成果来展示年轻人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