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召集监测、资料融合、暴雨和成果转化团队相关专家就如何做好近期南方四次强降水过程分析进行了讨论,会议由罗亚丽研究员主持。
南方四次强降水过程发生的时段分别为4月28-30日、5月6-10日、5月14-17日、5月18-21日,而“华南季风降水试验”项目于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广东省开展了外场观测试验,已经于5月8-17日开展了今年第一次加密观测试验,实施了时间加密的探空观测,还利用一系列新型的移动设备观测加强了对降水系统内部动力和微物理结构特征的探测,这为开展其过程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资料保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充分发挥目前的科研优势,突出研究重点,密切结合我院正在牵头实施的WMO/WWRP RDP项目“华南季风降水试验”开展研究,深入开展机理分析。同时应把重点放在加密观测时段内影响广东的暴雨过程,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分析:
1. 抓紧整理加密观测期间的新型移动设备的观测数据,给出初步分析结果,尤其是应充分利用相控阵雷达、偏振雷达、毫米波雷达、微型测雨雷达、雨滴谱仪等观测资料。
2. 分析时间加密的探空资料对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的影响和作用。在分析雨情实况、天气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数值预报试验的强降水过程,然后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广东省内时间加密的探空观测资料通过影响模式初值而对预报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会议还对四次强降水过程分析进行了分工安排。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