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已正式启动实施,2014年行业专项重大项目“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也获得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已联合成立试验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
为加强协同创新和部门联动,2014年4月9日,在京召开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试验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试验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专家指导组组长周秀骥院士和成员丑纪范、李泽椿、许健民、陈联寿、丁一汇、徐祥德等院士,领导小组成员、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以及其他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成员、试验实施组组长和副组长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主持。
郑国光局长代表试验领导小组对一直以来支持该试验的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及参与试验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他希望,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注重统筹协调,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注重试验与研究的结合,集中解决青藏高原大气试验的核心问题,瞄准制约气象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联合攻关;注重国内外的开放与合作,各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各方优势;注重人才的锻炼与培养,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宇如聪副局长表示,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任务复杂,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在试验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科研与业务的关系;要全面安排好观测资料的收集共享,供科研与业务都长期广泛应用;要利用试验更好地推动气象现代化核心业务发展。
丁仲礼副院长表示,中国科学院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并根据试验的需求积极提供帮助和技术支持。
柴育成常务副主任说,试验对于研究我国及全球天气气候都具有重要意义,基金委将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试验研究。
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会的四川、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气象局及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主要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配合试验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
会上,yd12300云顶线路副院长、行业专项重大项目负责人赵平汇报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总体实施方案,徐祥德院士就2014年试验工作方案进行了报告。为加强对试验组织领导,中国气象局牵头起草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协同创新机制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成员对工作方案给予了指导,同时对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审议和讨论。
2014年,我国将在青藏高原设立陆面过程(水热平衡)和边界层关键参数观测站,开展地表特征、能量收支与土壤水热状况及边界层观测年度任务,获取能够反映陆面、边界层特征的关键数据。同时,建立高原地面、高空、雷达和卫星综合观测系统;完成云降水物理过程和大气水循环过程观测的年度任务,获取反映云降水物理过程、地面水分收支和对流层大气状况的关键参数。
yd12300云顶线路作为试验牵头单位,将积极发挥作用,争取各方支持,在行业专项重大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的支持下,全力做好试验各项工作,力争达到年度目标,为气象科技和业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院科技处文,院办公室图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