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10日,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层状云人工增雨条件识别和效果分析技术研究”项目集结了人影和天气方面的专家共同研讨适宜人工影响天气的天气分析和分类方法。
人工播云条件与云降水生成发展的温湿动力场的垂直结构及其演变紧密相关,因此从天气系统的垂直结构着手分析、建立适合人工增雨的天气系统立体概念模型,是有效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科技支撑。
与会专家结合多省人影作业天气分型经验,围绕人工影响天气多尺度作业条件监测预报的特点,共同探讨华北及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分型思路和标准。项目负责人周毓荃研究员要求项目组成员要认真吸取专家意见,完善各地人影天气分型方案,对各省人影作业天气进行精细分型和统计,在此基础上,结合卫星、雷达、探空和飞机微物理观测,总结建立华北区域层状云系人工增雨多尺度作业条件的概念模型。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领导及首席预报员、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和河北省气象台预报高工以及山西、河北、河南省人影办专家参加,这是人影中心近年来首次联合国家气象中心、地方气象台等天气方面的专家共同研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通过讨论,天气专家和人影作业指挥人员对人影天气分析达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