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8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科技动态
首页新闻区
> 农业气象未来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51027日,由气科院组织的农业气象未来国际合作学术研讨会在院603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周广胜副院长主持,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主席Byong-Lyol Lee教授以及来自院气候系统研究所、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不断加剧,全球各地区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需求也日益增强。此次研讨会上,气候所的李建研究员做了题为“The Performance of CAMS-CSM”的报告,介绍了气科院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地形影响和云-辐射反馈作用的模拟方法改进;祝从文研究员做了题为“The Research of Subseasonal to Seasonal (S2S) Prediction in CAMS”的报告,从东亚季风区S2S的特征、多时间尺度和多因子耦合的影响、提高S2S预报技术的关键因素等方面介绍了气科院关于S2S的最新进展;农气所的房世波研究员做了题为“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a crop/grass health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的报告,介绍了其发展的基于多时相遥感的植被长势监测系统,及其在作物和草地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上的应用;农气所的王培娟副研究员做了题为“A brief introduction of RS-P-YEC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的报告,介绍了其改进研发的RS-P-YECremote sensing - photosynthesis - yield estimation for crops)模型,以及该模型在中国主要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该模型在农业气象业务应用方面的情况和发展前景;农气所的马玉平副研究员做了题为“Monitoring methods of regional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ase on crop growth model in China”的报告,介绍了WOFOST模型在中国的本地化和区域应用、基于WOFOST模型的玉米灾害实时监测模块的发展及其业务应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张利博士做了题为“Carbon sequestration status, rates and potential by grassland ecosystem in China using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的报告,介绍了1961年以来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截存状态、速率和潜力,并给出了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草地碳收支的时空格局变化。

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主席Byong Lee教授做了题为“Partnerships with China for Better Global Climate Services by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介绍了国际及农业气象学委员会关注的科学与技术热点与前沿,并希望与中国在农业气象方面进一步强化合作,推进农业气象全球服务水平的提高。

同时,与会专家就农业气象的未来发展及国际合作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通过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拓宽了研究思路,获益良多。Byong LEE教授感谢能有此次机会与气科院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希望加强与气科院更多合作。

 

 

 

(院办公室 农气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