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29日上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大气科学系和化学系张人一教授访问大气成分研究所,并做了题为“The Formation and Mechanism of Urba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rogress and Challenge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孙俊英研究员主持,气科院大气成分所、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及北京气象局人影办等相关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前来听取报告。张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大气新粒子生成机制及其与我国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指出我国环境大气前体物浓度较高,新粒子生成后老化速度较快,在气象条件稳定的情况下,气溶胶的累积和增长导致了大气污染的发生和加剧。目前,几种经典的成核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新粒子生成,但是对于参与成核的物种,尤其是有机物的观测研究还十分缺少。与会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与张教授就气溶胶与气候、极端天气的关系等科研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后张教授参观了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并表示希望今后与大气成分所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张人一教授在Science, 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Reviews,JGR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近200 篇SCI 收录的期刊论文,其论文已被引用了8000 多次,张人一教授近期研究工作包括大气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氧化、气溶胶的生成、生长和理化特性、城市和地区性的空气污染、大气中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检测、评估气溶胶-云-气候体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大气成分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