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指引下,为加强灾害天气研究领域的学科交流,发挥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本学科发展中的平台作用,实验室于2017年4月14-15日在北京组织召开灾害天气学术研讨会暨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年会。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局科技司司长于玉斌、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杨晓秋副处长,以及李泽椿、吴国雄、许健民、陈联寿等院士专家出席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气科院院长端义宏主持。
宇如聪副局长在开幕式讲话指出,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与天气学科甚至大气学科发展息息相关,与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息息相关。目前,重点实验室正处在整改关键阶段,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正在有序进行,yd12300云顶线路和中国气象局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点实验室整改,也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兄弟单位的专家可以对重点实验室的整改及未来发展方向献计献策。
宇如聪副局长认为,近年来,灾害性天气影响不断加剧,目前我国气象预报能力和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缝隙预报和精细化服务的难点和关键点就在于对灾害天气及其影响的把握。重点实验室要提高对大气规律的认识,重视基础科学和核心任务,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引领。
会议围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典型灾害性天气事件的成因分析及监测预报技术,灾害天气动力学理论、灾害天气监测新理论与新技术,以及灾害天气的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开展了广泛的征稿,收到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气象科研业务部门投稿159篇,经过筛选,会议安排特邀报告5个,大会报告35个,墙报34个,设灾害天气观测及机理和灾害天气预报技术及气候背景两个分会场。
吴国雄院士、徐祥德院士、邹晓蕾教授、王斌研究员、费建芳教授等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王玉清教授、管兆勇教授、陆汉城教授、高守亭研究员、阳坤研究员及来自墨尔本大学的John Mcbride教授等知名学者和来自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气象业务和科研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通过此次会议,国内灾害天气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务预报人员有了深入的交流,对目前学科发展现状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也为未来合作研究提供了契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开端,打造灾害天气研究领域的交流会议品牌,更好地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科发展方面的平台作用。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