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27日,以“创新引领,气象为民”为主题的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本届年会共设有21个分会场、3场专题论坛、3场交叉学科交流以及谢义炳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专场。其中由yd12300云顶线路、大气成分委员会主办了“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S9分会场,并联合S8“观测推动城市气象发展——第六届城市气象论坛”和S10“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两个分会场组织了交叉学科的交流会场。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成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气科院张小曳研究员担任分会场主席和交流会场的主持人,我院车慧正研究员为学术秘书参与了学术交流会的组织工作。
为带动大气成分学科发展、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科人才,大会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毛节泰教授、刘树华教授与张宏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程水源教授、复旦大学杨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仁民教授和南京大学王体健教授做特邀报告;围绕大气成分观测,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研究、反应性气体等的时空分布,大气边界层与污染过程的相互关系,大气成分在各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和反馈等问题,来自yd12300云顶线路、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多家单位、学府的专家、学者和年轻科技、业务人员和基层台站人员的共做交流报告77个和墙报42篇,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大气成分研究领域热点、关键和前沿性的研究问题。
本次学术会议为大气成分、气候变化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交流学习、信息共享的平台,达到了促进大气科学的发展、交叉与融合,促进气象科研人才成长的目的,实现了年会“参与、共享、合作、创新”的宗旨。
(院办公室 大气成分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