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国际交流 提升人影工作科技水平
8月22日,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邀请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Roelof T. Bruintjes博士进行交流座谈。 国家人影中心,河北、北京人影办分别介绍了国家级人影业务系统及新技术应用、国家级人影模式、飞机作业决策指挥新技术及典型个例介绍、双偏振雷达在防雹作业指挥中的应用等工作,并展示了人影指挥系统的业务应用。双方在人影作业条件预报、监测识别、作业设计和实时指挥技术以 2014-09-01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天基-地基-空基综合观测全面展开
在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领导小组领导下,在试验专家指导组指导下,通过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2014年高原试验综合观测任务已与7月上旬全面展开。 为做好今年试验的各项外场观测工作,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协调统筹进度,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在试验推进过程中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项目组还制定了详细的飞机综合观测、边界层观测、探空观测流程,确定负责人员,落实责任到岗。 雷达观测组于6月下旬进驻西藏那曲地区,经 2014-08-06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讨会在河北召开
2014年7月11-12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林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第四课题“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汇报会议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顺利召开。来自yd12300云顶线路、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课题负责人王春乙研究员主持。首先,各课题对三年多的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汇报。重点汇报了课题考核指标完成情 2014-08-06美国北卡大学张晶博士来灾害实验室访问
7月7-11日,受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张晶博士来访,张晶博士作为美国Chukchi-Beaufort Seas 区域再分析(CBHAR)系统的主要实施人员,对多源资料的同化技术及模式诊断分析有着丰富的经验。来访期间,她对数值模式系统中的观测资料及质量控制和分析、区域模式方案设置的关键技术、数值模式系统中背景误差、同化资料的确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CBHAR再分析资料的诊 2014-08-06局人影中心积极做好黄淮等地人影抗旱作业指导服务工作
入夏以来,由于长时间受大陆高压控制,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其中黄淮大部、华北东部、陕西中南部、甘肃东部、湖北大部等地偏少2成以上,河南大部偏少5成以上。与此同时,黄淮等地还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天气,陕西东南部、河南西北部高温日数比常年偏多5天以上。高温少雨导致黄淮等地干旱面积不断扩大。持续的干旱也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土壤水分明显不足,部分夏播玉米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水 2014-08-06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式的灾害天气研究平台
为了积极推进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落实国家级气象现代化重大核心攻关任务,灾害重点实验室领导开拓思路、积极谋划,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开放式的灾害天气研究平台。今年来,实验室尤其在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及多源数据融合与再分析与数值预报研发平台方面积极推进工作。7月25日,实验室正式聘请美国北卡大学张晶博士和美国卡罗莱纳海岸大学包绍武博士为客座研究人员,实验室主任赵平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2014-08-06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在山东省建立人工增雨随机试验基地
2014年6月20日,行业专项“人工增雨随机化外场试验和效果检验技术研究”研讨会在山东省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召开,项目负责人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李集明主任和姚展予研究员以及来自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等单位的各专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出席研讨会。山东省气象局阎丽凤副局长对来自各单位的项目组成员 2014-07-1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林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中期检查会在长春召开
2014年6月21-22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林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中期检查暨2014年度工作会议在长春市顺利召开。来自yd12300云顶线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项目主持人王春乙研究员主持召开。首先,5个课题负责人就课题实施3年多来的工作情 2014-07-15